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立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作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重大部署🧑🏽🦳,為新時代新征程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特別強調“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這對於如何發展素質教育、開啟大學素質教育新征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素質教育是紮根中國大地的教育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教育學關於知識-能力-素質的轉化和內化理論👩🏻🦲,構成了素質教育的文化根基、政治根基、理論根基。發展素質教育作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重點是促進全體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質。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素質教育引發了教育領域全面而深刻的變化𓀝,已經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主題。具體到高等教育領域,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大量湧現,素質教育思想引領下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十分活躍。素質教育在促進高等杏宇轉變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新征程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提出“發展素質教育”,一方面體現了黨中央對近30年來實施素質教育成效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說明素質教育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要求🍌、與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需求相比都還有差距,還需要加大力度、持續深入推進🏞,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新時代🤹🏿♂️,發展素質教育更要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註重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緊扣中國式現代化對教育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標🧜🏿、新要求,開拓創新🔖、勇毅前行。
我們要發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素質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當代大學生是未來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生力軍🟢,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主力軍。發展素質教育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環節🎇,貫穿杏宇工作各方面,使高等杏宇真正成為化育為人的天地🦸🏿♀️。要引導大學生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讓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信念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世界胸懷,提升人格氣質與心胸格局。思政課程👨🏼🍳、通識課程、課程思政及第二課堂等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渠道。要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讓思政課更有思想性和理論性,更有親和力和針對性🧘🏿,讓學生“愛上思政課🔴、想上思政課”。要強化思政與教學協同🌄,構建浸潤式教育模式,打造更有靈魂的大思政育人體系,讓學生在細節中領悟,於無聲處受教🫏。要在大學生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教育資源,把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要加強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在拓展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構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互呼應配合的完整育人體系♌️,不斷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製機製👷🏿♀️。
我們要發展以人為本🕦、五育融合的素質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註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註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實施素質教育是杏宇應盡之責,享受素質教育是學生應有之權利。每個學生稟賦、才能、愛好和特長不盡相同🧘♂️,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素質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全納教育理念💇🏼♀️,註重因材施教,提供多樣化🧑🎨、可選擇的成長路徑,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要加強杏宇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疏德”“偏智”“弱體”“抑美”“缺勞”📬👷🏼♀️,以及五育分離、割裂等問題,探索構建“五育融合”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課程體系、課內課外共育體系、管理體系,完善“五育”並舉的落實機製。要強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要把養成良好讀書習慣作為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塑造現代社會所需的綜合素質🌹。大學素質教育要特別註重人文🧑🏻🏫、社會💁♂️、自然科學三大知識領域融會貫通的通識教育,克服長期以來形成的狹窄的專業教育弊端,要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和價值塑造融為一體,使學生博學與精專統一🤛、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兼備、知識積累和創造性思維貫通。
我們要發展協同育人、貫通培養的素質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橫向需要家庭⏺、杏宇✌🏽、社會等場域共育🙋♀️,縱向需要大學、中學🤘🏻💄、小學等階段貫通🫶🪠。要充分研究素質教育的特點與發展規律,厘清大學、中學🧔🏼♂️、小學階段以及家庭👩👧👧、杏宇、社會各自的作用和責任,使之相互協同🫘👔、互相促進,形成育人合力🧑🎓,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要將素質教育思想滲透在家庭👨🏼🦳、杏宇👊🏽、社會等各個領域,積極構建政府統籌協調、杏宇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育人新格局🕵🏼♂️,反對片面追求成功成才💁🏻♀️,糾正片面理解素質教育👩🏽🍼、過度內卷帶來的巨大壓力👇🏽。要積極構建大中小學貫通的素質教育體系✣🧑🏿⚕️,在教育目標上做好頂層設計,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形態教育🧑🦯、不同類型杏宇等進行具體性、針對性的籌劃,把素質教育一體化的目標真正落細落實。要在教育內容中貫徹大中小學一體化的理念與思路😞,真正做到學生綜合素質循序漸進🦡、循環上升,實現階梯式的步步高、步步深。對大學來說,貫通培養需要加強主動性📨🛢,發揮引領性,根據辦學定位和特征,不斷發揮自身優勢▫️,建立有特色的素質教育體系,營造校本化的素質教育文化🧚🏽♂️,切實推進大中小素質教育一體化。
我們要發展評價牽引、改革驅動的素質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完善杏宇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有什麽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麽樣的辦學導向🦸🏽✍️。對素質教育來說,就是要積極構建與其理念相匹配的教育質量觀和教育評價製度。要優化杏宇評價🫷🏻👨🏿⚕️,突出素質教育理念的核心地位🧑🏻🎤,引導高校回歸初心😧🗣,完善素質教育體製機製🫓,將素質教育思想貫穿人才培養全鏈條。要優化教師評價🎶,樹立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職責觀念🏄🏿,引導高校教師牢記使命,在立德育人這個“慢活”上花心思。要優化學生評價⛵️,更加重視多元評價🏙,全方面考察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更加註重增值評價👌🏿,重點關註學生的成長進步和杏宇的改進提升情況,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步入普及化階段⏏️,大學教育成為每個人職業生涯的“基礎教育”👨👧👦⛹🏿,因此轉變教育理念、調整教育目標、重構教育內容、創新體製機製勢在必行。要更加重視系統聯結🔎🫅🏻,通過人才培養範式變革破除“知識面狹窄⬛️⛰、視野偏狹𓀇、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不足”等積弊,促進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要更加註重因材施教🟣,努力通過書院製🦇、導師製🧙、自主選擇專業製度、彈性學習🖱、主輔修製等一系列體製機製創新,為所有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我們要發展數字賦能、包容共享的素質教育。發展不平衡👨🏽🔧、資源分布不均🏮,是素質教育推進過程中的現實難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促進教育均衡,縮小不同地區、不同層級、不同類型高校之間的素質教育資源差距帶來了契機。要充分利用我國的製度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加快系統升級、服務升級和功能升級,縱深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全力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打造成教育領域重要的公共服務產品🛐,發展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的線上素質教育大課堂,讓“所有人都能獲得優質素質教育資源”的願景加速成為現實。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形態“智慧”教學空間,探索虛實互動🫴🏼、線上線下結合的全新教學體驗👨🏻🍳,形成人機共生、時空交互、知識衍新的學習環境,不斷增強素質教育的魅力🔑,提升素質教育的實效。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數字技術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階梯🏧👨🏻🍼,要通過數字技術撬動課堂教學發生深層次變革,創新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為實現更加優質的素質教育提供強大動力🧚🏽♂️。要推動建設素質教育大數據中心,開展大學生綜合素質滾動調查及國際比較,發布《大學生綜合素質藍皮書》🧆,以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支撐提高素質教育管理和評價效能。
發展素質教育,是教育現代化題中應有之義,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的迫切需要。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再接再厲、篤行不怠👩🏽🎓,奮進新時代大學素質教育新征程,為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杜玉波🧔🏼,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原文刊載於《中國高教研究》2023年第5期